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昌都

        納西民族鄉(xiāng)有個玉珍啦

        2019年06月14日 16:47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記者 萬慧
        分享到:    

        在藏東以東,在瀾滄江畔的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āng),有位婦女的名字被廣為人知。

        這是怎樣的一位女子!雖然不識字,卻獲得全國農(nóng)村技能致富能手、全國勞動模范、自治區(qū)“雙學雙比”女能手、自治區(qū)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個人、自治區(qū)婦聯(lián)“最美格?;ā钡戎T多殊榮,讓聽聞其故事的人無不對之欽佩與信服!

        帶著好奇,記者來到納西民族鄉(xiāng)納西村去探訪這位奇女子。

        藍天白云下,一位身著磚紅色上衣,蜜色肌膚,身材高挑瘦削的老人緩緩向記者走來。

        “這就是玉珍啦,她可是我們村的‘名人’呢!”納西民族鄉(xiāng)鄉(xiāng)長索郎曲宗熱情地介紹說。

        在玉珍家熱鬧的二樓客廳里,在摻雜著泥土清香的田埂間,玉珍的故事慢慢展現(xiàn)在記者眼前……

        自強開辟創(chuàng)業(yè)路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傳統(tǒng)的鹽田還是納西村村民最主要的生活來源。

        每天清晨,20出頭的玉珍會趕著趟兒用長圓形木桶把江邊鹵井里的鹵水背到自家的鹽田里,經(jīng)過江風與陽光的吹曬,飽含鹽分的鹵水蒸發(fā)為固體鹽粒,玉珍就把鹽粒裝進鹽袋賣給過往的客人。

        然而,生活的壓力始終壓在這個青春年華的女子身上:父親任公社隊長,每天帶著大伙兒開墾農(nóng)田、修建水渠,經(jīng)常見不著人;母親一人要打理鹽田還要照顧六姊妹;兩個弟弟出水痘,因為貧窮沒能得到及時治療,永遠離開了她……

        身為長女,面對生活的重壓,有個聲音一直在玉珍心中呼喊:不能這樣在鹽田上干一輩子!

        1983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江南北,玉珍見形勢大好,便向親戚朋友借了2000元,一個人跑到云南德欽去批發(fā)商品。從內(nèi)地進來的帽子、衣服、襪子、餅干等商品,在鄉(xiāng)里相當走俏,很快便銷售一空,這給初次嘗試經(jīng)商的玉珍以很大信心。

        3年后,玉珍以月租300元的價格租下了一間門面,小攤位變成了商店。然而,市場逐漸飽和,大家都去內(nèi)地進貨,鄉(xiāng)里商店越來越多,自己買來的貨賣不動了。

        那時,藏文化開始在內(nèi)地流行,玉珍開始著手藏族服飾經(jīng)營,一次性從拉薩進了價值3萬元的藏裝,開辦起納西民族鄉(xiāng)第一家藏民族特色小店,在當?shù)睾驮颇系職J同時銷售。

        在生意場上,第一個“吃螃蟹”的幸運兒總會賺得盆滿缽滿。玉珍開辦的藏族特色小店紅紅火火地經(jīng)營了3年,又被村民紛紛效仿,看著大伙兒都干得起勁,玉珍又樂呵呵地開始對新領域的探索。

        很快,玉珍把目光投向了“藏家樂”,她獨自跑到拉薩、云南考察學習,學成歸來后把“藏家樂”經(jīng)營得有聲有色,同時,又鼓勵和帶領周邊100多戶村民一起經(jīng)營,幫助大家增加收入。

        之后,玉珍又開始釀造本地葡萄酒、創(chuàng)辦藏紅花種植基地、飼養(yǎng)藏香豬,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玉珍始終走在最前列,越走越遠。

        致富不忘桑梓情

        6月,納西鄉(xiāng)的陽光正好,送走了晚春的寒意,迎來了初夏的熱情,歡快地灑在身上,卻不熾不灼。

        “我一個人富了,看著其他鄉(xiāng)親還掙扎在貧困線上,我吃得再好,住得再好,又有什么用?”陽光打在玉珍臉上,映得她的目光無比炙熱。

        她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為帶領貧困婦女脫貧致富,玉珍親自登門勸說貧困戶婦女,向她們傳授經(jīng)商經(jīng)驗,教授釀造紅酒、種植藏紅花技術,并免費提供自家的葡萄樹、藏紅花種子給她們。

        在帶領廣大貧困戶婦女種植藏紅花、釀造葡萄酒的同時,玉珍還利用自家的產(chǎn)業(yè)給村民提供就業(yè)機會。

        “每年藏紅花采摘期,玉珍都會叫我們過來,每天150元至200元不等,大家都很樂意干?!痹诓丶t花種植基地,村民次仁擁宗樂得合不攏嘴。

        此外,在她的“藏家樂”和葡萄酒作坊,玉珍還雇傭本地村民作為固定工和臨時工,日工資平均達100多元。

        今年,隨著酒廠廠房的建立,玉珍在帶動更多村民致富的道路上又邁出了新的步伐?!暗染茝S開業(yè),我就可以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就業(yè)了?!庇裾錁泛呛堑卣f,一臉憧憬。

        文明家風代代傳

        玉珍20多口人的大家庭中,有著藏、漢、納西三個民族。丈夫多吉是藏族,深愛并敬重著這位偉大的妻子;妹妹斯朗曲宗在云南打工時認識漢族丈夫何學堅,二人育有兩個孩子,都在昌都市實驗小學讀書,日子幸福美滿。每逢過年時,玉珍家都異常熱鬧,藏式年夜飯、漢式年夜飯、納西族年夜飯,大家都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和諧幸福。

        “我為我有這樣的女兒感到驕傲?!蹦杲q笾甑哪赣H四朗白珍心滿意足地笑著說,布滿褶皺的臉上寫滿了幸福,“都是玉珍伺候得好,我和她爸身體都還不錯?!?/p>

        玉珍20多口的大家庭中有14名黨員。父親洛松曲扎從小就教育玉珍兄妹要積極入黨,成了黨員就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俯下身子為老百姓做事情。

        玉珍未曾讀過書,但她的三個孩子全都學業(yè)有成,大兒子丁增曲培在納西鄉(xiāng)小學教書,二女兒仁青永增在昌都市卡若區(qū)政府辦工作,小女兒仁青措姆在市農(nóng)行工作,個頂個的優(yōu)秀。

        “我的孩子們都比我有出息,他們都是大學生,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庇裾湔f,“現(xiàn)在黨和國家的政策這么好,只要肯干就能出成績?!庇裾錁泛呛堑卣f,爽朗的笑聲在空中回蕩……

        責任編輯:益西旺堆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