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 雪域時評 > 國內(nèi)時評

        新華網(wǎng)評:不合時宜的“防控”當退則退

        2024年04月25日 09:20    來源:新華網(wǎng)    
        分享到:    

        新華網(wǎng)記者烏夢達、魯暢、俠克

        近日,一則某市地鐵仍執(zhí)行疫情期間實名制購票的消息引發(fā)關注。乘客在姓名欄隨意輸入諸如“111”這樣的信息也能買到票,有網(wǎng)友質疑實名制購票是否形同虛設。

        疫情早已轉段,生活重新回歸。然而,一些公共場所疫情期間的防控或限流措施卻仍然沿用。例如,某地多家三甲醫(yī)院仍然對病患家屬陪護照看設置“門檻”,稱非特殊情況家屬不得陪護照看,只能自費請護工。還有部分高校因疫情防控需要“關閉”的大門仍未對公眾開放。

        對相關部門來說,管控限流降低了管理成本,也有一定的實效:有高校保衛(wèi)處負責人說,校園“封閉”了,丟外賣、丟自行車案事件減少;有醫(yī)護人員表示,聘請專業(yè)護工能夠提升照護效率……

        顯然,一些部門單位以“方便管理”或“避免風險”為由進行“防控”,以“怕出事”為由“以限代管”,是將部門局部利益放在群眾利益之上的。

        民生為大。社會生活全面恢復的當下,不合時宜的做法當退則退。我們看到,一段時間來,一些高校有序推進校園開放,改進入校形式,贏得好評;不少地方陸續(xù)改進博物館預約機制,線上線下均可購票,游客便利度和滿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實踐證明,通過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找到兼顧群眾需求與場所管理的“更優(yōu)解”。

        當然,放開并不等于放任。高校、醫(yī)院、景區(qū)等是具有公益屬性的公共場所,只有在規(guī)范有序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良好互動,共同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問政于民方知得失,問需于民方知冷暖。對于城市公共場所管理方來說,要多聽一聽公眾的聲音與訴求,多一些從實際出發(fā)的考量,把該管的管住,把能放的放開,在活力和秩序的統(tǒng)一中實現(xiàn)高水平治理。


        責任編輯:德吉央宗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