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旅游人文 > 觸摸西藏 > 活動推薦

        扎葉巴寺:隱于拉薩身后的山洞寺廟

        2015年03月21日 11:21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分享到:    
         
        建在峭壁上的寺廟

            峭壁上的山洞寺廟

            距拉薩市區(qū)36公里的扎葉巴寺,隱藏于達孜縣幫堆鄉(xiāng)葉巴村葉巴溝海拔5000多米的拉日寧布山上。從拉薩出發(fā)經納金路,一路向東,翻過納金山口,順著蜿蜒盤旋的山路而上,就到了達孜縣境內的幫堆鄉(xiāng)葉巴村的葉巴溝。順著山溝向上爬,便看見隱藏于青山中的扎葉巴寺。

            由于受山區(qū)小氣候的影響,寺廟周圍的植被特別豐富,青松翠柏挺立其間。拉日寧布山上滿山都是飄揚的經幡。

            每年夏季,刺薔薇、鐵線蓮、狼毒花及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開滿山谷,處處鳥語花香,與裊裊升起的桑煙、翠綠的松柏相輝映,為這一方靈山平添了許多靚麗的色彩。

            山上溪流潺潺,奔騰于山間的小溪像奏響了一曲曲動聽的天籟之音??柿耍跎饺壬弦豢?,頓覺甘甜沁心,舒爽怡人。

            此處山勢陡峭,峭壁上天然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若干個形狀各異、規(guī)模不同的洞窟。洞窟里的菩薩像及各種壁畫,栩栩如生。每一個洞窟都有一段美妙的傳說和與之相應的命名。相傳松贊干布、蓮花生、阿底峽,還有刺殺吐蕃末代贊普的拉隆等都曾在此修行過。

            當?shù)乩习傩樟鱾髦@樣的諺語:西藏的靈地在拉薩,拉薩的靈地在葉巴;到拉薩不到葉巴,等于做件新衣忘做領子。意為美中不足,留下終身遺憾??梢?,扎葉巴在藏族人民心中的地位。雖為西藏四大隱修地之一,扎葉巴卻并不像山南地區(qū)的桑耶寺青樸修行地一樣為大多數(shù)人所熟知。


        寺廟上升起的裊裊桑煙

            有名的清修之地

            據(jù)寺廟里僧人介紹,扎葉巴寺是當年松贊干布為愛妃芒薩赤尊公主所建的修行神廟之一,后來發(fā)展為西藏四大隱修地之一。

            以巖洞和寺院一體而聞名的扎葉巴寺,其中一些修行洞非常有名,有松贊干布修行的法王洞、蓮花生修行的月亮洞、刺殺吐蕃末代贊普的拉隆修行的拉隆洞、阿底峽修行的祖師洞等等。

            進入扎葉巴寺,順石階而上,沿著游步道經過白塔,見到的第一個洞是藏傳佛教后弘期第一傳人阿底峽尊者曾經修行過的“祖師洞”。 阿底峽掀起了西藏佛教的后弘期。阿底峽洞,藏語中叫“丹真扎普”,意為“歡慶洞”。這個名字有個來歷:當年阿底峽到扎葉巴修行時,生了場大病,在扎葉巴的其他修行洞修行時都不見好,后來到此洞,卻奇跡般地病愈,加之在此洞找到了伏藏經典《東尼丹真多巴》,因此他覺得非常愉悅,就給此洞取名為“丹真扎普”。洞里供奉了阿底峽、仲敦巴和伍勒巴新繞的佛像。隔壁的洞是阿底峽和他的弟子仲敦巴的廚房,里面有他們用過的天然崖灶。再隔壁的洞叫“牦牛鼻洞”,因此洞形如牦牛鼻,中間有崖柱,可繞一圈。

            祖師洞出來向右,再向上前行,即是著名的強巴佛殿,殿內主供佛為強巴佛,即未來佛、彌勒佛。大殿內供有三層樓高的強巴佛像。

            從強巴佛殿繼續(xù)向右,下方是藏王松贊干布曾經修行過的“法王洞”。顧名思義,“法王洞”是法王松贊干布的修行洞,里面有松贊干布和千手千眼觀音的塑像。還有用建筑大昭寺用的土混合其他材料建造的朗巴朗哉的塑像;崖壁上有自然形成的獅身空行母像。據(jù)說在此洞轉三圈等同于轉山南隆子縣的神山“子日”山頂轉一圈,以求健康、長壽、平安。

            在“法王洞”外,松贊干布的藏妃芒薩赤尊為供奉佛祖建了一個小佛殿“祖拉康”。

            法王洞下方是刺殺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shù)睦⌒扌羞^的“拉隆洞”。拉隆洞內現(xiàn)存有拉隆的足印和一千多年前繪于崖窟內的壁畫。拉隆洞有兩個連著的洞窟,左邊的洞是護法神殿,里面供奉有六臂護法、白拉姆、班丹拉姆等護法神像。當時拉隆刺殺了朗達瑪后逃跑,后來便在扎葉巴隱修。據(jù)說現(xiàn)在供奉他的塑像的洞是他親自挖的,在此洞我們可以看到印有他腳印的石頭。

            法王洞右方緊挨著的就是蓮花生修行過的月亮洞。據(jù)西藏宗史記載:公元8世紀,赤松德贊倡興佛教,請蓮花生大師前來弘揚佛法。蓮花生大師在扎葉巴寺修行傳教時,營造了“108大成就者”修行洞,從此這里便成為吐蕃著名的密法修行道場。蓮花生洞內圣跡較多,不僅有蓮花生大師的兩只足印,洞崖壁上還天然生成了一尊宗喀巴大師的佛像。

            此洞與桑耶的“吉宗普”和雅隆的“西扎普”素有西藏三大著名修行洞之稱。此修行洞有洞中洞,據(jù)說蓮花生大師在內洞修行,當時他覺得洞里太悶,于是用手指戳出一個小洞,小洞外有自然生成的宗喀巴大師像和道士尼瑪增之像。

            轉完扎葉巴寺,沿游步道一路下山,路邊有一排賣涼粉、涼面和炸土豆之類小吃的小攤。找張小凳坐下,要上一碗涼粉或是涼面,邊吃東西邊看風景。在這一刻,遠離了都市的喧囂,聆聽著那洪亮而悠遠的鐘聲,讓心靈在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文化里徜徉,去感受那別樣的清幽,盡享那份難得的安寧。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