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侶 > 出游攻略

        藏北草原“新氣象”

        2015年03月21日 11:22    來源:《西藏商報》/中國西藏新聞網    記者 洛桑扎西
        分享到:    

        塵封的故事

            1954 年1月,郭鳳翔等19名老一輩氣象工作者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為了鞏固祖國邊防,毅然地走向高原,走向世界屋脊腹地的藏北高原。他們從四川甘孜出發(fā),繞經青海,爬冰臥雪,風餐露宿,身背百葉箱,肩扛氫氣缸,徒步4個月,于5月份到達那曲,7月份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高的氣象站——黑河(那曲)氣象站。時至今日,那曲氣象整整走過了50年的輝煌歲月。讓我們遠記住這些藏北氣象事業(yè)的奠基人——郭風翔、林淑君、譚紹官、黃天錫、壽宗難、陳金水、夏吾……是他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第一次采集了第一份藏北高原無比珍貴的氣象資料,是他們向全世界發(fā)出了第一份準確的藏北高原氣象資料,也是他們凝煉了藏北氣象人的精神。1956 年7月轉為地方建制,這為藏北氣象事業(yè)的發(fā)展拓寬了空間。隨著西藏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在中央氣象局1958 年廣西桂林全國氣象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依靠全民辦氣象,提高服務質量,以農業(yè)服務為重點,組成全國氣象服務網”的方針指導下,開始了藏北氣象服務工作,明確了氣象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和奮斗目標。從此以后,藏北氣象事業(yè)的發(fā)展同全國形勢一樣,經歷了一段艱難而曲折的歷程。藏北“新氣象”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以后,在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氣象局西藏氣象工作會議精神指引下,藏北氣象事業(y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氣象現代化建設水平突飛猛進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干部職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9210 ”工程的建成使用,預警系統(tǒng)建設,拉薩基地的建設,基層臺站的綜合改善,大氣監(jiān)測自動化建設等等。50年的風風雨雨,藏北氣象事業(yè)的發(fā)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探測手段從過去單一的地面測報到現在的雷達探空、新一代天氣雷達、衛(wèi)星遙感監(jiān)測;氣象科研工作從過去簡單的業(yè)務探討到今天的牧業(yè)氣候區(qū)劃、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氣象現代化建設從過去氣象數據通過摩爾斯電報傳輸到數傳單邊帶傳輸,乃至今天計算機網絡傳輸,變化之大,可說是翻天覆地。在50年的發(fā)展中,藏北氣象人始終堅持以氣象服務為宗旨,為地方各級政府安排生產,指揮防災救災,調整產業(yè)結構提供了大量科學依據。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