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次歐正在裁剪藏裝。記者 萬靖 攝
那曲市索縣嘎美鄉(xiāng)達薩卡村,平均海拔4000米,距離縣城80.5公里,地理位置較偏遠。曾經,這里的農牧民世世代代只能依靠采集蟲草、養(yǎng)牦牛為生,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生活條件較為艱苦,生活品質更是無從談起。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革,達薩卡村群眾的思想也隨之不斷變化,其中,“一技在手,吃穿自由”的觀念深入人心。達薩卡村致富帶頭人次歐的經歷生動詮釋了掌握技能,可以讓生活更美好。
次歐,現(xiàn)年57歲。為拓寬家里的增收渠道,自18歲開始,次歐四處拜師學藝,沒日沒夜地練習手縫針法、提升縫紉技能?!笆种冈屏司筒恋粞E、繼續(xù)縫。”他回憶起當初學習縫紉技術的經歷時說道。期間,次歐還學習了木匠、鐵匠的手藝。
“新衣服老大穿,穿舊了給老二,縫縫補補給老三。”次歐打趣道,“在以前生活相對拮據(jù)的時候,有了這門手藝,家里人即使穿著補丁衣服,御寒倒是不用擔心了。隨著縫紉手藝越來越精湛,我會用舊的布料為家人制作合身的藏裝,漸漸地,街坊鄰居也會上門找我做衣服,自此我也吃上了‘手藝飯’?!?/p>
2017年,次歐從一名普通牧民,成長為一名黨員?!拔視蝗缂韧3譃槊癯跣模詫嶋H行動為民奉獻?!彼f。
技能轉化實現(xiàn)自我價值,使次歐信心大增。在那曲市“鄉(xiāng)村振興 那曲奮進”群眾性競賽活動中,他帶著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縫紉作品參賽,在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該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技能的肯定,也讓他在全鄉(xiāng)乃至周邊鄉(xiāng)鎮(zhèn)小有名氣。眾多顧客慕名而至,爭相購買他的手工縫紉制品;更有大量顧客通過線上交流,預訂其手工縫紉制品。次歐的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
同時,作為一名黨員,次歐在積極靠自身勤勞致富的同時,還傳授技能給當?shù)氐拇迕瘛?/p>
“我現(xiàn)在有5名徒弟,我把我的畢生技能都教給了他們。他們已完全掌握縫紉基本功,并免費為村里的群眾提供縫紉服務;憑借木匠和鐵匠手藝,大概一年能為他們家庭增收近5000元。雖然錢不多,但最主要的是改變了他們以前閑散的生活習慣,讓他們通過一技之長過上更好的生活?!贝螝W說。
在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次歐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像他這樣的奮斗者還有很多,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里拼搏進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鄉(xiāng)村全面振興增動力、添活力。(記者 萬靖 通訊員 益西卓嘎)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