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 新聞 > 國內要聞

        【改進文風大家談】學習前輩歷史學家的文風

        2025年04月26日 12:55    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分享到:

        【改進文風大家談】

        作者:陳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古代文學研究室副主任)

        因為在大學時受陳蘇鎮(zhèn)老師的教誨和影響,出身中文系的我對歷史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也讀了許多歷史學家的著作。除了欽佩他們的學識和思想,也特別欣賞他們的文字:讀王國維先生的《觀堂集林》《流沙墜簡》,便覺一股淵深樸茂之氣撲面而來;讀陳寅恪先生的《金明館叢稿初編》《柳如是別傳》,就會為其清峻感傷的筆調所打動;讀唐長孺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論叢》《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則驚嘆于他的簡質精拔、溫潤從容。

        田余慶先生,更是當代歷史學家優(yōu)美文風的代表。同樣的材料、同樣的問題、同樣的線索,或許別人也能發(fā)現(xiàn)、也能寫出來,但為什么偏偏田先生的論著這樣富有魅力、引人入勝?文字表達能力有些是天生的,如莊子之寓言、賈生之政論、太白之詩歌、東坡之文章,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有些是后天形成的,通過學問的滋養(yǎng)和時光的淬煉也能達到高妙的境界。就后者而言,田余慶就是一個例子。閻步克教授說,田先生對出手的文字要求非常嚴格,即使是一篇短文,也是改了又改、反復錘煉。語言的仔細琢磨加工、文章結構的精心布局,是田先生成功的關鍵。

        田余慶文字的精妙之處,還在于他的分寸感和時代感。所謂“分寸感”,就是敘述事實清通簡要,闡釋理論雍容紆徐,該下斷語時斬釘截鐵,證據(jù)不足時留有余地,不給自己留下遺憾。所謂“時代感”,是指學術文字能夠與所研究的對象和時代達到一種同質的美,比如《東晉門閥政治》的語言精細微妙,別有一種含蓄深沉之美,而無直白淺露之憾,生動傳達出中古士族時代獨有的典正、優(yōu)雅之美;《拓跋史探》關注一個少數(shù)民族在北方草原的游牧、轉徙和嬗變,其文字充溢著歷史的悲愴、滄桑之感。將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研究對象里面去,自然能夠帶給文字別樣的光彩。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26日 01版)

        責任編輯:羅宗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