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以來,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xiāng)派出所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多維發(fā)力構建“派出所主防”實戰(zhàn)工作體系,依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一村一警、平安義警、點單調解”、以“訪”促“防”工作機制,不斷夯實“派出所主防”根基、做?!芭沙鏊鞣馈敝鳂I(yè)、延伸“派出所主防”觸角,為轄區(qū)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fā)展保駕護航。
“一村一警”——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公安民警特別好!像親人一樣照顧著我們!”白那村村民邊巴老人說起民(輔)警,總會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
“包村”民警達瓦邊旦走村入戶時了解到村民邊巴和扎西曲珍兩位老人獨自生活,經常會遇到一些生活中的困難。他將全天候服務卡交到到老人手中,叮囑老人有困難隨時聯系。
拉玉鄉(xiāng)派出所實施“一村一警”以來,進一步下沉精干警力,前移警務工作,前置服務舉措,把公安工作延伸到轄區(qū)各個角落,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延伸觸角,基礎工作“細”起來。該派出所挑選8名民(輔)警進駐每一個行政村,實現“村村有警、月月見警”,幫助群眾在家門口解決實際問題?!鞍濉泵瘢ㄝo)警承擔法治宣講員、糾紛排查員、矛盾調解員等工作,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了解群眾家庭情況、生活困難、鄰里關系等,形成群眾訴求有人聽、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的鄉(xiāng)村治理新體系。目前,為群眾發(fā)放“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民心卡2000余張,群眾基礎信息建檔立卡4000余人。
——提包警務,服務群眾“實”起來。該派出所給每位民(輔)警配發(fā)了一個印制有“講忠誠、愛人民、守清廉、創(chuàng)平安”字樣的手提包,做到民警走村入戶帶提包、現場處置帶提包、送證上門帶提包,有效實現了基層警務運作流動化,充分發(fā)揮了現場管理、即時服務、就近處警的優(yōu)勢,讓群眾時刻感受到提包在、警察在、服務在、安全在。自該項工作開展以來,現場受理群眾報警求助10余起,接受群眾咨詢80人次,幫助群眾調處矛盾糾紛20余起,解決實際困難40余件,實現了“發(fā)案少、秩序好、社會穩(wěn)定、群眾滿意”的目標。
——科技賦能,公安工作“優(yōu)”起來。該派出所堅持問題導向、警情引領,強化科技支撐,創(chuàng)新開展“微警務”工作模式,積極發(fā)動中青年群眾,組建微信工作群8個,開通網上受理業(yè)務咨詢、矛盾糾紛調解、案件舉報等服務平臺,推動形成“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微服務新局面,著力破解瓶頸束縛,全力滿足群眾所需所盼所望。今年以來,累計受理網上預約戶政業(yè)務20余次,利用微信群解答群眾咨詢300次,發(fā)布預警宣傳信息800條,受到轄區(qū)群眾一致好評。
群眾無小事,細微見真情。在“一村一警”的實踐中,拉玉鄉(xiāng)派出所民警創(chuàng)新舉措、細化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宗旨。
“平安義警”——
匯聚群防群治合力
拉玉鄉(xiāng)派出所始終以建強“五個好”黨支部為目標,堅持黨建引領,多方共治,深入推進“平安義警”群防群治隊伍建設,積極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5月18日,次仁杰布反映村子里的野狗吃掉了老百姓的牦牛幼崽、小羊羔。我們得知線索后,馬上著手調查?!薄鞍濉泵窬赚斖岩贿呎f一邊翻看與“義警”次仁杰布的微信聊天記錄。
牛羊是日瑪崗村老百姓的主要經濟來源。今年以來,被野狗吃掉的牦牛幼崽、小羊羔近30只,民警白瑪旺堆和輔警索朗頓珠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就開始挨家挨戶了解情況、登記牛羊損傷,形成調研報告,向上級申請抓捕流浪狗。
拉玉鄉(xiāng)派出所黨支部與轄區(qū)行政村、學校、企業(yè)等黨支部“結對子”,從村干部、黨員、退伍軍人、校園教職工、企業(yè)管理人員、熱心群眾中挑選20余人,組建“平安義警”,在全鄉(xiāng)17個網格構建起由1名“包村”民(輔)警任組長,配備1名兼職網格員和N名“義警”力量的“1+1+N”“智”理新體系,凝聚起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
為最大限度激發(fā)“平安義警”內生動力、共治活力,拉玉鄉(xiāng)派出所積極協調瓊結縣委宣傳部,將“義警”工作納入瓊結縣“文化銀行”積分制考核,針對“義警”提供的信息、線索和工作完成情況,經查證屬實的,由派出所按標準申報積分獎勵,累計積分達1000分以上的,可到指定超市兌換商品。
自2022年9月“平安義警”隊伍組建以來,該派出所緊緊圍繞重點人員、重點部位、重點事件,將“義警”納入學校、衛(wèi)生院、企業(yè)等重點部位最小應急單元先期處置力量,開展應急處突演練集中培訓10余次,組織參與街面巡邏、交通秩序勸導、夜間巡防等80余次,收集治安亂點、黃賭毒、食藥環(huán)等案件線索信息50余條,有力確保了轄區(qū)社會治安大局和諧穩(wěn)定。
“點單調解”——
推動糾紛快速化解
今年5月8日,堆巴村“包村”民警索朗達杰接到外來務工人員姜某的電話,請求解決與某工程項目之間的糾紛。
原來姜某和8名同伴,于2022年3月以來在某工程項目打工,有近10萬元的工資未結。索朗達杰到現場了解情況后,迅速收集資料移交鄉(xiāng)政府。目前,共為姜某兵等追回工資8.9萬元。
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拉玉鄉(xiāng)派出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現場調解主導,創(chuàng)新層級調解模式,完善多元調解機制,將矛盾糾紛排查在基層,化解在基層。
同時,該派出所還主動與各鄉(xiāng)鎮(zhèn)聯系,成立以“包村”民輔警、“五老鄉(xiāng)賢”、律師、行政部門為主體的20人調解組,在5個行政村建立起村民信賴的“點單式”調解室,設立“調解員信息公示欄”。采取“點單式調解”“鄰里和、村里調、所里解”工作法,矛盾糾紛調處時,可由村民自行選擇矛盾雙方信得過的“公道人”,進行“點單式調解”。
此外,當調解員無法滿足村民個性化需求時,則由派出所根據矛盾類型,一對一“派單”,調解員“接單”后,結合相關政策、法律法規(guī)、村規(guī)民約和雙方訴求,制定調解對策,采取案例警示、普法宣傳教育等形式,引導糾紛當事人和解,逐步實現不再需要“所里解”的多元善治目標。調解結束后,矛盾雙方還將根據調解情況,對調解結果進行“評單”,促進調解員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推動形成內外貫通、上下聯動的事前自主選擇、事中高效處置、事后回訪評價的全過程矛盾糾紛化解體系。
拉玉鄉(xiāng)派出所負責人表示,將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緊扣法治、德治、自治,與時俱進、銳意創(chuàng)新,及時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面織密“平安建設”安全網,實現轄區(qū)刑事治安案件與糾紛警情零發(fā)生,力促轄區(qū)市治安形勢持續(xù)向好,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xù)提升。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