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干部方來武的辦公桌抽屜里,一封來自武漢的信靜靜躺著。信封上的字跡清秀有力,帶著跨越千山萬水的溫度。
拆開信封,幾張洋溢著青春活力的照片滑落——照片里的女孩笑容燦爛,眼神堅定。展開信箋,是女孩真摯的心聲:“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已從一名青澀的高中生成長為一名大三學生……”
時光倒回至2022年那個夏天,高考捷報傳來——嘎瑪澤西以自治區(qū)文科第66名的優(yōu)異成績被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法學專業(yè)錄取。然而捧著通知書的嘎瑪澤西卻眉頭緊鎖,貧困的家庭條件不足以支撐她的大學夢。
這一消息傳到了在昌都市統(tǒng)戰(zhàn)部門工作的方來武耳中。他深知,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教育是唯一鑰匙。點亮一個孩子的夢想,就是為一個家庭的未來點燃火種。方來武和援藏工作隊迅速行動,向社會愛心人士、慈善力量尋求幫助。
經(jīng)過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的多方溝通與不懈努力,“明媚筑夢·閩昌同行”助學項目一筆3萬元的助學金,解了嘎瑪澤西一家的燃眉之急。她在信中寫道,“這筆助學金,如同在漫長的黑夜跋涉時,突然有人為我點亮了一盞明燈?!?/p>
2022年9月22日,“明媚筑夢·閩昌同行”助學金頒發(fā)暨“團結使者”倡議活動在昌都舉行。包括嘎瑪澤西在內的12名學子,被授予了“團結使者”稱號。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許。當倡議的聲音響起,一顆名為“感恩”與“責任”的種子,在嘎瑪澤西心中悄然萌發(fā)。
帶著這份期許,嘎瑪澤西如愿走進大學校園。她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課余時間埋首于圖書館和自習室。為減輕家庭負擔,更為了磨礪自己,節(jié)假日,她干過餐廳服務員、法律機構協(xié)助者……汗水不僅換來了生活費,也讓嘎瑪澤西的心志更加堅韌,眼神愈發(fā)從容。
更加可貴的是,她從未忘記自己的來時路,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yè)。在武漢市洪山社會福利院,她用藏漢雙語為老人們帶來歡笑;在中國鄉(xiāng)村發(fā)展基金會,她給留守兒童講述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她還用兼職收入購買課外書籍捐贈給母校的學弟學妹。
兩年多來,在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的持續(xù)推動下,“明媚筑夢·閩昌同行”助學金已累計發(fā)放105萬元,點亮了35名昌都學子的求學之路。
“明媚筑夢·閩昌同行”項目只是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精心擘畫的“四個一批”工程中的一小部分。一直以來,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工作主線,統(tǒng)籌援藏資源,著力打造民族團結主題活動品牌:
組織宗教界人士、非公經(jīng)濟代表、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等300多人次赴福建等地開展交流活動,幫助從未走出大山的農牧民和青少年深化“五個認同”;
協(xié)調福建愛心基金會360萬元助學金,賦予受助學生“團結使者”稱號,引導他們講好西藏故事、播撒團結種子;
落實各類捐贈資金300多萬元,幫扶困難家庭、孤寡老人、僧尼、大學生100余人;
打造“民族團結文化走廊”“民族團結之家”“閩藏一家親”等民族團結陣地,推動“三個離不開”的理念浸潤人心;
……
信的末尾,嘎瑪澤西寫道:“我?guī)е腥说年P愛,努力學習,積極做好“團結使者”,常懷感恩之心,回饋家鄉(xiāng)和社會。”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